四川省地质学会的前身是中国地质学会成都分会。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成立,1937迁至重庆,1950年迁回北京。1953年中国地质学会重庆分会成立,1958年迁至成都更名为中国地质学会成都分会,1960年正式成立四川省地质学会。
四川省地质学会是四川省地质领域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在四川省民政厅依法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业务主管单位是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认的首批承接政府职能试点学会,是四川省科技厅认可的首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设立四川省地质科学技术奖等奖项的学会,是四川省民政厅授予的首批“5A”级学会,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推出的首批“四川省十佳示范学会”,是四川省科协和重庆市科协推出的首批“川渝一流学会”,是中国地质学会推出的“全国先进省级地质学会”。学会主办的《四川地质学报》是全国首批A类学术期刊,是四川省科协和重庆市科协推出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继续教育、技术培训或技术研讨班、研讨会,推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地质科技咨询服务和地质科技开发工作、地质类专业认证、地质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转化论证、科技成果评价、奖励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定等;编辑、出版、发行本会主办的地质科技期刊和本领域的学术、科普、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图书资料。开展学会设立的“四川省地质科学技术奖”、四川省年度地质科技进展和地质找矿成果”、“四川省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四川省青年野外地质工作贡献奖—金罗盘奖”、“四川省地质科普奖”(待评)等评奖活动。受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委托开展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的合规审查和推荐。还可向中国地质学会推荐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青年地质科技金银锤奖等14项,向省科学技术协会推荐省学术带头人、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等15项。
学会有 22 个专业(工作)委会,82 个单位会员,有副高、正高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会员4700余人。知名会员有刘宝珺、倪师军、许强、刘树根、裴向军、王剑、刘向君、范宣梅、李为乐、铁永波等。专业涉及矿床地质、构造地质、钻探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煤田地质、油气地质、沉积地质、分析测试、城市地质、文旅地质、地质经济等多个领域。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理事长:陈东辉
四川省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 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