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四川省地质学会受西南科技大学和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委托,于同一天连续组织召开了两场科技成果评价会,分别为《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钙华演化规律与震后核心景观生态化修复保育技术》和《四川甲基卡式--锂矿成矿理论与找矿突破》科学技术成果评价会。《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钙华演化规律与震后核心景观生态化修复保育技术》是由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为九寨沟、黄龙独特高价值景观世遗保存、保护、演变及保护方法提供世界范式和科学基础。《四川甲基卡式--锂矿成矿理论与找矿突破》是由四川省地质调查院、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该项目建立了甲基卡式稀有金属矿床“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型,丰富了稀有金属成矿理论,拓宽了找矿思路,改变了找矿方向。
刘宝珺院士、崔鹏院士、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吕建平、西南科技大学校长董发勤以及来自省内外的土壤修复、地质矿产、沉积地质等方面的院士、专家、教授及相关科技人员40余人共同参加了评价会议。由于受疫情影响,此次的科技成果评价会议我会还首次采用了云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与朱利中院士、外省的专家、教授进行现场视频连线。会议效果达到预期,视频远程会议不仅增加了异地沟通的便捷性,还为高效地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提供了便利条件。
会上,省厅主管处室领导指出,科技奖励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部为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科技评价社会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推行的新型评价方式。目前,按照科技部的总体部署,科技成果鉴定已经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四川省地质学会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不仅是服务科技项目本身,更是服务科技发展,对于我们今后抓好科研项目的设置、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省地质学会能够公开、公平、高效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助力科技发展。
2016年科技部发布第17号令,对《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等规章予以废止后,四川省地质学会作为省委省政府确认的承能试点学会之一(四川省委办公厅、川委厅〔2016〕85号文),已在四川省科技研究成果档案馆完成成果评价资质备案工作,是四川省首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的行业学会。2017年5月20日,四川省地质学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工作全面启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四川省地质学会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证书是各类省、部级奖项评审重要的第三方佐证材料,也是科研计划结题、登记,技术水平认定、科技成果转化等的重要依据。三年来,我会受托评价各类科技成果20余项,累计组织院士专家200余人次(其中院士接近20人次),为一大批科技成果成功获评各类省、部级奖项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川省地质学会
2020年5月18日